中国智能船舶行业运行调研及投资前景策略报告2024-2029年
★★★★★★★★★★★★★★★
【报告编号】: 450068
【出版机构】: 中商经济研究网
章 智能船舶的相关概述
1.1 智能船舶基本内涵及认证
1.1.1 智能船舶的内涵
1.1.2 智能船舶的等级
1.1.3 智能船舶的认证
1.2 智能船舶的主要功能模块
1.2.1 智能航行
1.2.2 智能船体
1.2.3 智能机舱
1.2.4 智能能效管理
1.2.5 智能货物管理
1.2.6 智能集成平台
1.2.7 远程控制船舶
1.2.8 自主操作船舶
1.3 智能船舶技术发展优势
1.3.1 提高航行
1.3.2 提高能源效率
1.3.3 提升运营效率
1.3.4 节约维修成本
1.3.5 增加应急能力
1.3.6 实现无人航运
二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1.1 国内生产总值
2.1.2 对外经济分析
2.1.3 工业经济运行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宏观经济展望
2.2 智能船舶发展综况
2.2.1 行业发展阶段
2.2.2 相关规范标准
2.2.3 技术研究回顾
2.2.4 日本发展状况
2.2.4.1 发展历程回顾
2.2.4.2 无人船探索试验
2.2.5 韩国发展状况
2.2.5.1 总体发展状况
2.2.5.2 相关政策文件
2.2.5.3 企业研发动态
2.2.6 欧洲发展情况
2.2.7 行业发展瓶颈
2.2.8 行业发展趋势
2.3 中国智能船舶政策环境
2.3.1 智能船舶相关利好政策
2.3.2 船舶智能发展意见
2.3.3 智能船舶规范文件发布
2.3.4 智能船舶相关发展规划
2.3.5 地区智能船舶政策动态
三章 智能船舶产业背景——船舶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3.1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优势
3.1.1 劳动力成本优势
3.1.2 原材料成本优势
3.1.3 本土需求优势
3.1.4 制造效率优势
3.1.5 配套能力优势
3.2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综况
3.2.1 船舶制造的内涵
3.2.2 船舶制造产业链
3.2.3 船舶制造发展历程
3.2.4 船舶制造业的地位
3.3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3.3.1 船舶工业景气程度
3.3.2 船舶工业规模情况
3.3.3 船舶工业运行特点
3.3.4 船舶工业发展问题
3.3.5 船舶工业发展建议
3.4 中国船舶工业竞争格局分析
3.4.1 产业链企业分布
3.4.2 行业竞争梯队
3.4.3 造船企业排名
3.4.4 行业市场集中度
3.4.5 区域竞争格局
3.4.6 企业竞争力评价
3.5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3.5.1 化发展趋势
3.5.2 智能化发展趋势
3.5.3 船舶工业规模预测
四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智能船舶行业运行综况
4.1.1 行业发展阶段
4.1.2 行业自身特点
4.1.3 相关产品规模
4.1.4 市场发展规模
4.1.5 细分市场分析
4.1.5.1 硬件设备市场
4.1.5.2 软件信息市场
4.1.6 市场需求状况
4.1.7 行业竞争情况
4.2 中国智能船舶企业规模数据分析
4.2.1 企业成立规模
4.2.2 企业注册资本
4.2.3 企业经济类型
4.2.4 企业区域分布
4.3 中国内河船舶智能发展分析
4.3.1 内河船舶基本内涵
4.3.2 内河船舶发展状况
4.3.3 内河船舶发展困境
4.3.4 智能发展建议
4.4 中国智能船舶技术申请状况分析
4.4.1 申请规模
4.4.2 申请类型
4.4.3 区域分布
4.4.4 主要技术分支
4.4.5 技术热点
4.4.6 申请人排名
4.5 中国智能船舶研发动态分析
4.5.1 智能散货船成功交付离厂
4.5.2 智能集装箱船舶迎来
4.5.3 智能FPSO船体项目合拢
4.5.4 条寒地智能船下水
4.5.5 “华南6”智能内河船交付
4.5.6 “青港拖1”智能船舶启用
4.5.7 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交付
4.6 智能船舶行业发展瓶颈及路径分析
4.6.1 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问题
4.6.2 智能船舶行业发展的关键
4.6.3 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建议
五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船舶主要板块发展情况解析
5.1 船体智能制造
5.1.1 船体智能制造背景
5.1.2 智能车间建设体系
5.1.3 智能制造实施路径
5.1.4 智能车间建设思路
5.2 船舶智能航行
5.2.1 技术发展的意义
5.2.2 技术研发进展
5.2.3 国内技术研发进展
5.2.4 智能航行规模测算
5.2.5 国内技术发展困境
5.2.6 国内技术发展对策
5.2.7 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5.3 船舶智能机舱
5.3.1 技术发展的意义
5.3.2 智能机舱研究进展
5.3.3 智能机舱技术设计
5.3.4 智能机舱发展方案
5.3.5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5.3.6 智能机舱发展展望
5.4 船舶智能能效管理
5.4.1 船舶能效管理的背景
5.4.2 船舶能效管理的内涵
5.4.3 船舶能效管理的意义
5.4.4 主要船舶能效管理系统
5.4.5 船舶能效管理
5.4.6 智能能效管理状况
5.4.7 国内智能能效管理状况
5.4.8 智能能效管理技术架构
5.4.9 智能能效管理发展方向
5.5 船舶智能货物管理
5.5.1 智能货物管理指南发布
5.5.2 智能货物管理系统构成
5.5.3 智能管控系统建设案例
5.5.4 智能液货系统运行风险
5.6 智能船舶测试场
5.6.1 智能船舶测试场建设现状
5.6.2 智能船舶测试场建设问题
5.6.3 智能船舶测试场发展建议
六章 2021-2023年中国无人船舶行业发展分析
6.1 无人船舶远程控制技术分析
6.1.1 远程控制系统构成
6.1.2 远程控制的关键技术
6.1.3 远程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6.2 无人船舶行业发展综况
6.2.1 无人船舶的基本概述
6.2.2 无人船舶的相关优势
6.2.3 无人船舶的主要分类
6.2.4 无人船舶行业相关政策
6.2.5 参与无人船舶立法
6.3 无人船舶细分行业发展分析
6.3.1 民用无人船舶应用情况
6.3.2 民用无人船舶市场规模
6.3.3 民用无人船舶应用市场
6.3.4 民用无人船艇竞争格局
6.3.5 无人船舶应用背景
6.3.6 无人船舶应用领域
6.4 典型无人船舶产品研发动态
6.4.1 Yara Birkeland号
6.4.2 Sea Friend Zero号
6.4.3 智飞号
6.4.4 Prism Courage号
6.5 无人船舶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5.1 行业发展主要短板
6.5.2 海事监管相关问题
6.5.3 船舶碰撞相关问题
6.5.4 行业发展相关风险
6.5.5 国内层面立法建议
6.5.6 风险防控对策分析
6.6 无人船舶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6.6.1 无人船舶市场机遇及挑战
6.6.2 无人船舶市场规模预测
6.6.3 无人船舶行业发展趋势
6.6.4 无人船舶行业监管趋势
七章 智能船舶行业发展新阶段——数字船舶行业发展分析
7.1 数字船舶相关技术
7.1.1 建模技术
7.1.2 虚拟建造技术
7.1.3 数据库技术
7.1.4 信息化标准技术
7.2 数字船舶行业发展综况
7.2.1 行业发展背景
7.2.2 行业发展阶段
7.2.3 行业主体布局
7.2.4 服务平台上线
7.2.5 行业发展瓶颈
7.2.6 行业发展战略
7.2.7 行业发展方向
7.3 船舶数字化设计应用及发展分析
7.3.1 应用背景分析
7.3.2 行业发展状况
7.3.3 技术应用状况
7.3.4 三维协同设计
7.3.5 软件研发动态
7.3.6 应用瓶颈问题
7.4 企业船舶数字化的发展探索
7.4.1 案例企业基本介绍
7.4.2 数字化探索的背景
7.4.3 数字化的具体探索
八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
8.1 智能船舶关键技术构成
8.2 智能船舶的共性技术
8.2.1 物联网技术
8.2.2 信息融合技术
8.2.3 人工智能技术
8.2.4 数据管理技术
8.2.5 互操作技术
8.2.6 船舶通信技术
8.2.7 数字化技术
8.2.8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技术
8.2.9 模拟技术
8.2.10 人机交互技术
8.3 智能船舶的专有技术
8.3.1 航线规划技术
8.3.2 自主避碰技术
8.3.3 自动靠离泊技术
8.3.4 远程控制技术
8.3.5 船岸协同技术
8.3.6 视情维护技术
8.3.7 智能船体技术
8.3.8 智能能效技术
8.4 智能船舶技术
8.4.1 风险管理技术
8.4.2 测试验证技术
8.4.3 网络技术
8.4.4 应急响应技术
8.5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智能船舶
8.5.1 技术本质及特点
8.5.2 技术的应用阶段
8.5.3 主要的应用领域
8.5.4 数字孪生智能机舱
8.5.5 数字孪生船舶检验
8.5.6 技术应用面临挑战
九章 2020-2023年中国智能船舶企业运营状况分析
9.1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9.1.1 集团基本概况
9.1.2 集团发展历程
9.1.3 集团发展地位
9.1.4 主要业务领域
9.1.5 业务运营状况
9.1.6 发展布局
9.1.7 智能船舶布局
9.2 北京博华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2.1 企业发展概况
9.2.2 主要业务模式
9.2.3 营收规模状况
9.2.4 机器设备规模
9.2.5 数字孪生方案
9.3 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9.3.1 企业发展概况
9.3.2 主要业务模式
9.3.3 产品研发动态
9.3.4 经营效益分析
9.3.5 业务经营分析
9.3.6 财务状况分析
9.3.6.1 盈利能力
9.3.6.2 偿债能力
9.3.6.3 运营能力
9.3.7 竞争力分析
9.3.8 公司发展战略
9.3.9 未来前景展望
9.4 武汉南华工业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9.4.1 企业发展概况
9.4.2 公司主营业务
9.4.3 业务布局动态
9.4.4 经营效益分析
9.4.5 业务经营分析
9.4.6 财务状况分析
9.4.6.1 盈利能力
9.4.6.2 偿债能力
9.4.6.3 运营能力
9.4.7 商业模式分析
9.5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5.1 企业发展概况
9.5.2 公司主营业务
9.5.3 智能船整体方案
9.5.4 经营效益分析
9.5.5 业务经营分析
9.5.6 财务状况分析
9.5.6.1 盈利能力
9.5.6.2 偿债能力
9.5.6.3 运营能力
9.5.7 竞争力分析
9.5.8 未来前景展望
9.6 广州红帆科技有限公司
9.6.1 企业发展概况
9.6.2 公司主营业务
9.6.3 数字化平台架构
9.6.4 技术研发动态
9.7 其他企业
9.7.1 万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7.1.1 集团基本介绍
9.7.1.2 智能船舶业务
9.7.2 厦门和丰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9.7.2.1 企业基本概况
9.7.2.2 主要产品范围
9.7.3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9.7.3.1 企业发展概况
9.7.3.2 企业发展布局
9.7.4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7.4.1 企业发展概况
9.7.4.2 企业发展动态
十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船舶行业投状况分析
10.1 智能船舶行业机遇分析
10.1.1 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10.1.2 降本的利好政策
10.1.3 数智化具有一定基础
10.2 智能船舶行业动态分析
10.2.1 逸动科技B+轮
10.2.2 纳百信息A轮
10.2.3 欧卡智舶A+轮
10.2.4 迈润智能A+轮
10.2.5 智慧航海A轮
10.3 智能船舶行业投资风险及应对
10.3.1 主要投资风险
10.3.2 投资风险防范
10.4 智能船舶项目投资的企业建议
10.4.1 技术驱动型企业投资建议
10.4.2 市场驱动型企业投资建议
十一章 中商经济对2024-2028年智能船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1.1 智能船舶企业发展机遇及前景发展
11.1.1 智能船舶行业政策机遇
11.1.2 船舶运输行业监管机遇
11.1.3 智能船舶补贴机遇
11.1.4 智能船舶整体发展前景
11.2 智能船舶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1.2.1 技术发展终目标
11.2.2 技术标准优化趋势
11.2.3 数据驱动发展趋势
11.2.4 人机共融发展趋势
11.2.5 虚实融合发展趋势
11.2.6 网络防护趋势
11.2.7 产业协同发展趋势
11.3 中商经济对2024-2028年中国智能船舶行业预测分析
11.3.1 2024-2028年中国智能船舶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1.3.2 2024-2028年中国智能船舶市场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关于加快内河船舶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http://zsjjyjy2021.b2b168.com
欢迎来到北京华研中商经济信息中心网站, 具体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北苑东路19号中国铁建大厦 ,联系人是赵丽。
主要经营中商经济研究院于2007年成立, 提供研究报告、市场调查、IPO咨询,风险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投资分析报告,盈利预测报告等。 目前中商经济研究院业务范围主要覆盖投资咨询、项目可行性分析、行业研究、市场研究及市场调查等领域,我们已经成为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信息咨询机构。。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
你有什么需要?我们都可以帮你一一解决!我们公司主要的特色服务是: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调查,可行性报告等,“诚信”是我们立足之本,“创新”是我们生存之源,“便捷”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用户的满意是我们较大的收益、用户的信赖是我们较大的成果。